跳到主要內容區

各組研究總覽

結構材料組 | 大地工程組 | 營建管理及防災管理組 | 綠色永續生態組 | 水資源工程與水利防災組


 

結構材料組

教學目標

本組課程除教授進階之結構與材料力學理論外,亦包括結構耐久性與耐震性能評估及補強等分析與設計專業知識,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並配合電腦軟體之訓練,培養具備結構材料專業知識及工程實務技術能力之專業人員,且同時奠定學生往後持續進修與自我學習基礎。

研究方向

  • CFRP 應用於 RC 結構物之補強
  • 耐高溫補強材料之開發與研究
  • 古蹟與歷史建築物之耐震補強與補強材料開發
  • 擬動態實驗技術之發展與應用
  • 結構非線性動力分析技術之發展與應用
  • 以結構性能為目標的結構耐震設計與耐震能力評估
  • 橋梁與建築物結構性能之量測、模擬與分析
  • 複合材料開發與研究
  • 綠能材料開發 ˙不確定性與風險分析
  • 大型結構之實驗研究 ˙地理資訊系統規劃與設計
  • 橋梁施工控制技術之研究 ˙GIS, GPS, RS 技術整合
  • 結構物健康診斷 ˙影像量測與數值高速運算
  • 結構物檢測評估及補強 ˙結構物隔震與減震
  • 工程材料行為 ˙廢棄物再應用
  • RC 結構耐震行為 ˙智能材料開發與研究
  • 空間資訊HyDEM規劃與運用
  • 即時水情測預報系統與淹水模式之整合
  • 山域事故搜索理論與系統之研發

專任師資

  • 李有豐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應用力學與工程科學博士
  • 張哲豪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 黃昭勳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土木工程博士
  • 宋裕祺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 尹世洵 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機械工程博士
  • 廖文義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 楊元森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 黃中和 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 王柄雄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 羅元隆 日本東京大學環境學博士

未來展望

本組未來之教學及研究將針對複合與智能材料開發與研究、結構物耐久性與耐震性能評估、智慧型結構監測與檢測技術等方向發展, 期能培養專業結構與材料人才,以增進國內土木工程技術。

 


大地工程組

教學目標

本組教學範圍包括大地工程技師專業及進階學術研究能力所需要之各科目。含土壤動力學、非線性力學、有限元素法在大地工程之應用等核心科目及其他選修科目,例如:高等岩石力學、坡地災害防治、高等土壤力學、土壤與結構物互制行為、岩石工程、活動構造之工程評估等專業課程。本組除了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並與工程業界密切聯繫,以增進教學效果並配合資訊科技之發展,培育具有專精技能的現代土木技術及學術研究人才,包括大地技師、水土保持技師及土木技師等專業資格。

研究方向

  • 深開挖工程技術
  • 大型山崩地滑分析
  • 地質活動構造分析
  • 潛盾及隧道工程技術
  • 透地雷達檢測技術
  • 大地及基礎工程安全監測
  • 聲學與光學於破壞力學之應用
  • 空間資訊資料處理及防災運用
  • 不飽和土壤力學行為研析與應用
  • 降雨引致邊坡崩塌行為與機制分析
  • 土壤沖蝕模型分析及機器學習

專任師資

  • 陳水龍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 陳偉堯 美國普渡大學大地工程博士、電腦及資訊科學博士
  • 魏敏樺 英國劍橋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 陳立憲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 張國楨 法國蒙貝里耶第二大學地質學博士

未來展望

大地工程組未來之教學及研究將繼續土壤與岩石之大地工程分析、監測與防災,並密切與工程界結合發展,期能培養大地工程專業之技術人才,提升國內大地工程之技術及研究水準。

 


營建管理及防災管理組

教學目標

本組包括營建自動化、營建管理等基礎研究,更深入公共工程民營化、工程合約問題之研究、營運產業經濟研究、公共工程於施工規劃之問題探討、施工作業分析與模擬、施工規劃知識自動擷取系統等方向。本組除了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與工程業界密切聯繫,增進教學效果,並配合科技資訊之發展,進行土木工程電腦化及自動化之務實教學,以培育具有專精技能現代土木技術及工程管理人才。

研究方向

  • 營建與專案管理
  • 營建工程成本與財務
  • 人工智慧(AI)在營建管理應用
  • 防災管理
  • 逃生規劃與管理
  • 營建工程風險管理
  • 營建自動化應用
  • 建築資訊模型(BIM)
  • 營建資訊系統開發
  • 工程合約與爭議處理
  • 營建永續規劃與發展
  • 工程設施管理

專任師資

  • 林祐正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 紀乃文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未來展望

國內外目前工程界在遭遇一連串工程問題後,應正視工程管理觀念及專業技術之迫切需求,此類相關人才之培訓也漸受重視,未來本組教學及研究方向將繼續營建與專案管理、防災管理、營建產業經營管理等方向發展,期能培養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以改進國內土木營建工程環境,提升生產力及工程品質。

 


綠色永續生態組

教學目標

  • 訓練整合土木工程、水利資源與環境生態之專業素養。
  • 具備生態工程之設計與應用的實務能力。
  • 結合生態環境、防災理論及先進防災技術與管理之應用。
  • 培養永續發展、循環經濟的認知及新土木環工科技研發與整體規劃能力

研究方向

  • 生態工程
  • 集水區規劃與管理
  • 非點源汙染控制
  • 地下水資源
  • 低衝擊開發技術研發與應用
  • 水質評估模式應用
  • 防災規劃與都市防災
  • 崩塌地之環境復育與整治
  • 水質自然淨化系統技術研發 ( MSL )
  • 氣候變遷、溫室氣體管理
  • 循環經濟
  • 都市熱島效應
  • 衛星與無人機環境監測
  • 營建產業生命週期評估
  • 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法(natural-based solutions,NBS)於防災應用

專任師資

  • 林鎮洋 德國卡薩爾大學土木環境水利博士
  • 陳映竹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博士
  • 陳起鳳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博士

未來展望

  • 研發新技術並配合規劃與管理新觀念,建構永續生態家園。
  • 以低衝擊開發技術達到都市生態與防災之目標。
  • 結合生態環境、防災理論及先進防災與管理之應用。
  • 強化產學合作關係,開發新一代之循環經濟工程與材料。
  • 以自然生態系統思維強化都市防災之研究與規劃。
  • 將永續理念與作法結合土木營建工程,建構綠色基礎建設以及韌性都市環境

 


水資源工程與水利防災組

教學目標

本組包括水文系統監測、環境系統監測及水利防災等基礎研究;更深入河川流量量測、集水區非點源汙染控制及水資源經營管理問題之研究、水文氣象因子於水資源規劃及防災問題之探討、水質及水量之現地監測及分析模擬、氣候變遷對水資源及防災之影響分析等方向。本組除了強調理論與實務並重,與水利工程業界密切聯繫,增進教學效果,並配合科技資訊之發展,進行水利工程電腦化及自動化之務實教學,以培育具有專精技能之現代土木水利技術人才。

研究方向

  • 河川汙染監測及控制
  • 地下水入滲補注之研究
  • 即時監測與決策支援系統
  • 水土生態模擬系統與保育
  • 水文量測技術之應用與研發
  • 水利防災管理之規劃與研究
  • 河川水位流量量測及率定之研究
  • 水資源工程風險管理與決策分析
  • 易致災地區調查與防災策略之規劃
  • 集水區非點源汙染控制之規劃與研究
  • 地下水位、水質監測在水資源管理之應用與研究
  • 地下含水層脆弱度分析與污染控制之應用與研究
  • 集水區暴雨逕流管理
  • 生態系統服務
  • 氣候變遷對水資源問題之衝擊評估與調適策略之研究

專任師資

  • 陳彥璋 美國匹茲堡大學土木暨環境工程博士
  • 朱子偉 美國馬里蘭大學生物資源工程博士
  • 陳世楷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博士

未來展望

本組未來之教學及研究將繼續朝水文監測自動化、水利防災、水資源永續利用等方向發展,期能培養水利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以因應氣候變遷所導致之高頻率旱潦災害,改善因降雨在時空分佈不均情況下之水資源經營管理問題,提升我國農工經濟生產力及水利工程品質,並促進國內、外水利領域學術、技術及產學交流。